醫生的建議、保單的推銷多數只是商業的考量。
不必為此傷神,決定權在我,我本來就獨一無二,不用隨波逐流。
在根管治療一年後又開始疼痛,醫生檢查後我又得知2個壞消息
共同點是都要花大把錢及時間去「修理」
這回我意外的平靜,過去的我肯定是自責沒刷好導致要花錢補牙,什麼時候才會沒病要醫啊?
醫生的任務是解決問題,我卻總盼望自己處在「沒有問題」(沒病)的狀態,達到所謂「健康」。
想到媽媽說的:誰一把年紀了健康檢查還沒有紅字的?
我突然有所領悟,也許大部分的人都像我一樣,身上有許多「問題」也是一天天過著生活
先生開14年的中古車,要修的地方一堆,也是照開不誤。
冷氣壞掉,馬上修;車窗搖不下來,還能忍受就先擋著用,論嚴重的優先次序及金額來修。
我接受自己有病,且不責備過去的自己。
原來選擇接受,是一件輕鬆的事。
遇到問題不一定要按照世上的標準去處理,有時候「不處理」也是很好的選項
比如說:資金不足就不必考慮保單規劃多完整、頭皮保養「建議」一個月一次但其實並非必須
很多商人是基於推銷才會說:「必買」、不買不行、優惠划算的話術去「創造需求」
先生笑說他的牙齒更扯吧,什麼意思呢,
他只有一顆門牙,還是開刀才長出來的,
且虎牙很尖,整口牙都很亂,但他一年才感冒一次,算很健康吧。
結婚多年我才知道他只有一顆門牙,我們都習慣放大自己的問題了,是吧?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